其他
吴非:认识你面对的学生——非常时期,不要逼孩子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源创图书 Author 吴非
认识你面对的学生
了解学生,是教师的教育职责;如何了解学生,则是对教师智慧的检验。
当年学业负担不重,下午放学很早,学生会找到办公室来和我说话;我总是愉快地放下手中的事接待他们,从没说“我忙,你明天再来吧”。因为我想到,他(或她)是鼓起勇气才来找我倾诉的;也许和我谈过后,今晚他会放心睡一个好觉,会感到愉快,或许会兴奋地把和老师的谈话写进日记,甚至会和同学分享,会向父母炫耀“我和老师聊天的”……而我手上的这些事,晚上迟点睡就能做完。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教师在工作了较长一段时间后,仍然不想了解学生。如果不研究学生的状态,学生疏远老师,他们也会疏远知识与文明,教师的教学将没有什么价值。
为什么学生会厌倦学习?为什么他的学习状态会时起时落?他的兴趣究竟在哪些事上?他周围有什么样的人在影响他?他的心里是否怀有某种恐惧?……做教师的不去探究,有可能失去最佳的教育机会。
很多学生的经历值得一说。有个学生从高一下学期起,学习一蹶不振,无论家长如何焦急,她就是“爬不起来”。学校没有排过名次,但该生不断埋怨“考错学校了”,说如果留在原先的学校,不一定会这样落后的,即所谓“宁做鸡头,不做牛尾”。这样的学生,往往在初中比较顺利,考进重点中学,失去了原先的学习优势,没有老师的特殊关照,也没有人夸他了,这时很容易“滑下去”。所以,每遇招生咨询,或是对高一新生讲话时,我一定要把这种现象说给大家听。你说准了他的心思,他有了心理准备,或许能少些困难。但我也发现另一种现象:有些学生,无论在普通学校还是名校,也不论在什么“层次”的班级,他都能“始终徘徊在中等”。这种类型的学生(在社会上也常见到这种类型的人),任你批评他“平庸”、“不思进取”,他都无动于衷。其实,“安于现状”、“易于满足”,也是一种人生选择,其间自有乐趣,没有必要指责。
期中或期末考试结束,教师在阅卷,会有学生故意在办公楼前走来走去,这是想让我看到他(起先一般是女生,后来男生、女生都会这样)。我知道,这些学生是想打听考分。出于理解,有时我也会喊她一声,她会立刻跑过来,急切地问:“老师,改完了吗?能告诉我吗?”我把成绩告诉她。但问完了,她还会问:“某某呢?某某某呢?”这个“某某”和“某某某”不一定是她的死党,而仅仅是她心目中潜在的学习竞争者。我一向反对所谓的“学习竞争”,但我不能点穿她。她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总有些惴惴不安,总想着别人会超过自己。这不是品格问题,是性格缺陷,我会在她信任我时,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建议。
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也就大致能了解他成长中发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但我认为,无论如何不能夸大教师的作用。
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其实是指“经师”。基础教育是普通的国民教育,学生处于“开蒙”阶段,更由于社会的影响,这个任务不是一两个人、一两年时间就能完成的。
以前看到人们回忆某位教师,说“他改变了我的一生”、“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觉得极其神奇。我做教师后,也得过这样的称赞,我没有发晕,我觉得自己没有那样的神奇。我所做的工作其实很平常。也许是那个孩子此前运气不好,懵懂无知,竟认为没有遇到一个令他信服的教师,也就是在他迷惑之时,在他消极之时,在他准备放弃之时,甚至是在他感到绝望之时,我无意间的一句话启发,或是用了一两个小时倾听(从没有人那样耐心地听他表达内心世界,使他感受到尊重),或是和他一同感慨,甚至是和他一起宣泄(他从这里发现教师是个活生生的人,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友人)。——就这么简单。为什么?把他当作一个普通人去了解,而未必要去考虑什么“教育”,在平等的相处中,学生逐渐清醒了,睁大眼睛看世界了,站直了。
非常时期,不要逼孩子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下)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